一、温度分区对容量利用率的影响
- 分区必要性导致的空间分配
- 医药产品对温度要求差异大,所以医药冷库常划分不同温度区域,如 - 20℃的疫苗存储区、2 - 8℃的普通药品存储区、- 80℃的特殊生物样本存储区等。这种分区使得冷库空间被分割,每个区域的容量是固定的。如果某一温度分区的库存不足,该区域的剩余空间无法被其他温度需求的药品利用,从而影响整体容量利用率。
- 例如,一个医药冷库总设计容量为 100 立方米,其中 - 20℃的疫苗存储区为 30 立方米。若疫苗存储量仅占该区域的 50%,即 15 立方米,但由于温度分区限制,剩下的 15 立方米不能用于存放其他温度要求(如 2 - 8℃)的药品,导致整体容量利用率降低。
- 分区布局对空间利用的影响
- 合理的温度分区布局可以优化空间利用率。将温度要求相近且经常同时进出库的药品放在相邻区域,可以减少因温度分区造成的空间浪费。比如,把一些需要在 0 - 5℃储存的眼药水和需要在 2 - 8℃储存的口服药安排在相邻区域,通过合理的货架布局和通道设计,可以共用部分保温和制冷资源,使仓库布局更加紧凑,提高整体容量利用率。
- 相反,如果温度分区布局不合理,如将高频率出入库的药品分区设置在远离冷库出入口的位置,可能需要预留更多的通道空间以方便货物搬运,从而减少了实际可用于存储药品的空间,降低容量利用率。
二、温度波动对容量利用率的影响
- 温度波动导致的空间损失
- 医药冷库的温度需要保持稳定,但如果制冷系统存在故障或保温效果不佳,可能导致温度波动。当温度波动超出药品允许范围时,为了保证药品质量,可能需要调整货架布局,将部分药品移至温度更稳定的区域,这可能会造成原存储区域的空间闲置,降低容量利用率。
- 例如,在一个储存蛋白类药物的冷库区域,正常温度应维持在 2 - 8℃,但由于制冷设备老化,温度偶尔会升高到 10℃以上。为避免药物变质,管理人员将部分蛋白类药物移至备用的冷藏区域,导致原存储区域的空间不能充分利用。
- 温度波动与货物堆码限制
- 不稳定的温度可能限制货物的堆码高度和密度。因为温度波动可能引起药品包装的热胀冷缩,尤其是对于一些对压力敏感的包装材料,如果堆码过高或过密,在温度变化时可能导致包装变形或破裂。为防止这种情况,需要降低货物堆码高度或密度,从而减少了单位面积的存储量,影响容量利用率。
三、低温环境对容量利用率的特殊影响
- 低温设备和保温材料的空间占用
- 对于需要极低温度(如 - 80℃以下)储存的医药产品,其所需的制冷设备和保温材料占用空间较大。超低温压缩机、蒸发器等设备体积相对较大,且为了达到良好的保温效果,低温区域的保温材料厚度通常比普通冷藏区域厚。这些都会占用冷库内部空间,减少实际可用于存储药品的有效空间,降低容量利用率。
- 例如,在一个既有普通冷藏区(2 - 8℃)又有超低温冷冻区(- 80℃)的医药冷库中,超低温冷冻区的保温材料厚度可能是普通冷藏区的 2 - 3 倍,加上大型制冷设备的安装,使得超低温冷冻区的空间利用率明显低于普通冷藏区。
- 低温环境下的操作限制
- 低温环境会对货物的存储和搬运操作产生限制,进而影响容量利用率。在极低温度区域,工作人员不能长时间停留,货物的搬运速度会减慢,这可能导致在货物进出库时需要预留更多的空间来方便操作,减少了可存储药品的空间。
- 此外,低温环境下的货架和货位设计也需要考虑到货物的冷冻和粘连问题。例如,在 - 60℃以下的环境中,一些药品包装表面可能会结霜或粘连,需要在货架设计时预留一定的间隙,防止货物相互挤压,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容量利用率。